首页
> 资讯要闻 > 乡镇信息

马圩镇桥西村:“三变”铺就脱贫致富路

发布日期: 2024- 05- 08 15: 43 浏览次数:

桥西村位于东乡区马圩镇东南部,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,也是“十三五”时期省级贫困村。近年来,桥西村党总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,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大力推进乡村振兴,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、从有到强,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刊发。2023年村集体收入58万元,2024年可望超过100万元。荣获东乡区“党建引领”蓝莓产业发展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。

思变:党群一心谋富,三条措施找准发力点

作为一个省级贫困村,如何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,一直以来就是桥西村全体村民长久以来的心愿。新的村两委迅速将工作重心放在乡村振兴上来,对村干部实行“换脑工程”,走出去,让干部换脑筋、工作换思路。近几年,村两委班子、驻村工作队多次外地学习考察,学习种植、养殖技术。村两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,制定了改变贫困现状的三条措施:一是因地制宜,村党总支依托村民理事会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,不断强化群众产业发展意识,对全村发展进行科学规划;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,改变生产生活条件,探索产业发展路径,激活产业发展活力;三是从改造传统产业入手,成立了多个合作社,破题发展水稻、养殖、蓝莓、蔬菜等特色产业,为富民强村奠定坚实基础。

求变:双轮驱动致富,两个产业打造增长极

光靠观念上的思变还不够,还必须要有行动上的求变。因桥西村地势低洼,一遇阴雨天就经常出现稻谷发霉发芽的情况,对村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。村党总支从村民晒粮需求上得到启发,萌生建设烘干厂的想法。为此,村党总支多次召开村组党员干部会议,商讨烘干厂建设相关事宜。起初,一些村民不理解、不支持,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拉着乡亲到邻近做得好的村参观,看着人家产业做大、听说分红不少,回来后,村民的疑惑烟消云散,全额投下“赞成票”。2022年,成立了桥西村农业股份经济合作社,累计投资260万元,建设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烘干厂项目,由合作社出资建设烘干厂房并出租,由村致富带头人筹资50余万元购置烘干设备并负责具体运营。烘干厂于2023年8月投产运营,年烘干稻谷能力达500万斤,有效解决了周边村民稻谷收购、烘干难题,并于当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万元,提供就业岗位18个,得到村民的广泛赞誉。

为让老百姓“钱袋子”鼓起来,生活好起来,村党总支积极推进蓝莓产业发展。桥西村除耕地农田外,可用于种植蓝莓的地块不多,走遍全村才选定了目标用地。令人发愁的是地块范围内有10多户村民的宅基地,使得当时很多干部都有打退堂鼓的念头。村党总支要求党员干部想尽办法都要让项目顺利落地,当场把10多户村民的工作分派给各个党员干部,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做通思想工作,不使蓝莓种植时间延误,最终通过干部锲而不舍的努力完成了征拆任务。截至2023年,桥西村蓝莓基地共种植蓝莓104亩,全部按照“公司+基地”、“党建+产业”的模式进行运作。同时,在东腾蓝莓基地投资540万元种植蓝莓160亩。两个蓝莓基地2024年可给村级集体经济创收73.2万元。

蜕变:多元发展带富,全村群众就业有门路

村党总支带领群众尝到产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甜头后,趁热打铁持续深化产业发展。横向发展蓝莓产业,结合东腾蓝莓基地分红等资金,村集体于2024年度再筹资50余万元,新建蓝莓基地50余亩。纵向延伸烘干产业,支持致富带头人新建烘干厂二期项目,预计建成后每年烘干能力提升至1000万斤稻谷,能够有效保障桥西及周边区域的村民晒谷需求。探索发展多元经济,创建了万羽禽类养殖场、百亩鱼苗水产场、生态蔬菜大棚等村办企业,实行“党建+公司+基地+农户”经营模式,创立科普示范基地,产业愈发丰满。

    村集体富了不算真的富,让村民荷包鼓起来才是真正富裕。“幸亏有个好支部,我们现在农忙和农闲都有钱赚。”村民杨国义说。在各大产业的辐射带动下,全村村民人均收入由过去不足1万元提高到如今近3万元。杨国义以前靠种田,4口人种100亩田一年赚4万元,现在一年赚10万元。蓝莓基地建设过程中,已经发放700余人次10万元工资。

来源: 东乡组工微平台